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创新、创意、创业,一所行业顶级院校的“三创”态度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6-10-21


  本刊记者-刘嘉 董笑妍   

北京服装学院党委副书记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

倪赛力

大学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

更应该培养出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

在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潮之下,

纺织服装行业

院校又该如何探索出

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径,

  培养出引领行业未来的人才?

  今年4月26日,在纺织服装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北京服装学院,宣布正式成立创新创业学院。这不得不说是行业内的一件具有标杆意义的事件。

  近年来,北京服装学院以敏锐的行业视角,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以“创新、创意、创业”为特色的北服“三创”工作不拘一格、形式多元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近日,《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了北京服装学院党委副书记、北京服装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倪赛力,解读北京服装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的最新举措。

  形成“一体化”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对于北京服装学院这样一个具有浓厚行业属性的学校来说,是必须坚持的人才培养定位。”倪赛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校期间进行创新创业意识、精神、能力的培养,将为学生们的未来创造机会。因此多年来,北京服装学院无论从教学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的设置,还是配套实践条件的创造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的安排。

  在倪赛力看来,北京服装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的成立为学生创业打造了一个更有力的抓手与平台。

  实际上,2015年,北京服装学院出台84号文件,印发《北京服装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根据该方案的描述,2015年北服启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通过人才培养目标引领、实践平台建设、创业孵化联动,打通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基础,使其有序衔接。目标是到2020年底,形成开放、高效、富有活力的“一体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立起具有学校特色、专业特点、行业特征的“实践性、多元化、协同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时尚产业创新创业中心。

  具体而言,北京服装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为,按照一、二年级重基础,三年级重培育,四年级重实战的阶段特点,围绕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创新创业服务等关键环节,组织实施四大工程,积极建立“一体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尽管北京服装学院在创新、创意、创业方面所做出的成绩在整个行业中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和认可度,但倪赛力却坦言:“近年来,我们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方面有了不断的积累,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但是与我们所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他认为,一方面是学生的整体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完整的主题,参与度还不是太高;二是学校的配套条件还没有完全到位,从自主政策扶持、教师人力配备、实践平台搭建等方面还可以更进一步;第三是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激励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全校营造

  “三创”文化氛围

  为了建立“一体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从今年以来,北京服装学院举措不断,倪赛力指出,学校先后从机构设置、教师队伍、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激励办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首先,机构设置方面,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后,把整个学校创新创业的统筹协调工作放在学生处,由一个部门来具体负责,有利于进行年度计划、工作规划,有利于整个创新创业学院的总协调、总部署和总安排。

  第二,队伍建设方面,扶植两支教师队伍——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和创业实践的导师,老师负责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导师负责实践环节的指导、辅导和帮助。今年6月,北京服装学院出台《北京服装学院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聘用和管理办法》,拟聘请校内外相关专家作为创业导师,并组建创业导师辅导团队,根据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阶段特点,对创业项目提供指导性、专业性的辅导服务。

  第三,课程体系方面,设置基础模块和实践模块两个课程板块。知识性、普及性的课堂教学、公共自修课,是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建立的第一个课程模块,称为基础课程模块。尽管目前已经开设了一些课程,下一步还需进一步开发、完善创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课程。另一个实践课程模块也叫特色课程模块,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性、指导性的课程。这一课程模块将与各二级院系一起研究,联合开发、制定出一批课程,在创新创业学院的统筹下纳入大的教学体系之中。

  第四,实践环节方面,这是一个更大的主攻点,现在校内的实践实习和创业平台很多,有各二级院系设立的各种大赛、活动等实践机会;也有学校各个职能部门设置的实践环节,比如招就处、团委、创新园、教务处的各项活动与服务工作。那么下一步,还需要在学生处的统筹下,进行统计、分析、规范化。今年开始在学生处设立了一百万的启动经费,将用于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活动,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别的创业实践活动进行支持和激励。

  第五,激励办法方面,一方面要利用现有的项目支持,另一方面还要更加注重从学校的整体层面制定一个较为完整的激励制度,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让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们获得一种荣誉感、成就感。倪赛力强调说,激励措施也很重要,它将为全校营造一个“创新、创意、创业”的三创文化氛围发挥示范作用,让更多的学生成为这方面的标兵。

  “下一步工作要强调深度和广度,不仅要扎实还要扩大覆盖面。”倪赛力最后说,创新创业教育对学院来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前几年虽积累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打下了一些基础,但还有很多的工作要深入开展,要让“三创”的氛围更浓些,让“三创”的成果更凸显些。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